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洁文化 ->  正文
父亲的心思
发布时间:2021-11-26 09:09    浏览次数:次  来源: 驻财政局纪检监察组

中秋节的时候,我和妻女回了一趟老家。小女儿扒在车窗玻璃上,尽情地欣赏着窗外迷人的秋色,还不时对着路边的柿子、苹果、玉米等指指点点。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秋色秋韵,那红的、黄的、绿的色彩交织在一起,把秋天打扮得俨然成了一位色彩斑斓的美少女。

回到家,看见父亲坐在有些年头的马凳上,微笑着和我们打招呼,没顾得上我开口叫爸,他就抢先说:“你们回来了”。起身拉着女儿的手问她想不想爷爷奶奶,女儿乖巧利落地做了肯定的回答。当问到女儿的学习成绩时,她挣脱父亲的手,面露不悦之色,一扭头就去看花盆里开得正艳的鸡冠花了。我正要发作,父亲却瞪了我一眼,轻轻地摆了摆手,示意我不要和孩子计较。

我拿过板凳,坐在父亲跟前,仔细打量着我出生时就认识的这张脸庞。这是一张布满皱纹的脸,早已没有了往日的英俊和红润,犹如古铜色一般。我和父亲说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还提起了在省城上大学的女儿的学习情况。他面露喜悦和一丝骄傲的表情,说:“艺艺这娃能念书,让她好好念,一定会有出息的。”说完,父亲嘴唇动了一下,似乎有话要说,但却欲言又止,眼睛直直的望着屋外。随后把目光落在老房子上,深情地看着,足足有一分钟。

这一细微的表情变化没有逃过我的眼睛,瞬间被我捕捉到了,我们兄妹四人都出生在这座老房子里,对这座老屋是有着深刻的记忆的。算起来老房子将近四十年了,它一直寄托着我们一家人对生活的希望,是我们遮风挡雨的温暖港湾。无论春夏秋冬,或者是严寒酷暑,在这里我们兄妹四人度过了清贫快乐的童年、少年和青年。两个哥哥先后成家立户,妹妹也已出嫁,实际上,父亲和母亲成了这座房子的真正主人。因工作缘故,我每次回家很少在家里住,因为老家距离县城也就20多公里,半个小时的车程。

这次回来,我发现父亲跟以前有了些许的变化,很少说话,并且欲言又止,似乎有什么心事似的。之前他给我打了几次电话,叮嘱几句工作上的事情就挂断了,我明显感觉到他好像有话要说,但却什么也没说。最近连阴雨下个不停,大哥、二哥和我很担心家里的土坯房(其实更担心的是父母的安全),因为毕竟称得上老房子了,和我的年纪差不多。邻居和其他乡亲们早已住着砖混结构的房屋,而父母则一直住在这老屋子中。大哥和二哥也劝过多次,让去他们家里住,可是父亲总说,还是老房子住着好。我知道父亲对这座房子情有独钟,这是他凭自己辛勤劳动盖的第一座房子,终老都会在这里,因而他不愿意去住大哥二哥家里那窗明几净、环境优美的房子。他说过,县城我都不去住,去他们家干啥。

说话间,饭时快到了,母亲从地里回来,担笼里面放着一个南瓜、几根葱和一把香菜。见到我们,她对在院子玩耍的女儿说:“县城人回来了,想婆不。中午想吃啥饭?”女儿说“南瓜盖被呗”。惹得一家人哈哈大笑。母亲连忙走进灶房,妻子一边刷着抖音,一边和坐在马凳上的父亲说话。我则紧跟母亲走进灶房,坐在灶火堆里,准备帮母亲拉风箱。我问母亲:“我爸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呀”。母亲说:“能有啥事,年龄大了,想的多了,老说要给家里盖几间平房,他将来过世后就有一块地方了”。我瞬间恍然大悟,怪不得父亲和我说话时一个劲的看着我,想说什么话但又咽了回去。母亲说:“你爸最近总是唠唠叨叨的,就连做梦也说要盖几间房子。”我低头沉思了片刻,父母把我们兄妹几个养大成人,各自都有了家室,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唯独父母还住在低矮破旧、逢雨就漏的老屋里,心中顿时五味杂陈,不由得深深自责起来,我知道,父亲不明说就是怕给我们添麻烦。因为在渭北农村,住上好房子才是最体面的事情,对于已近古稀之年的父亲来讲也不例外,年纪越大,想得越多。

临走,父亲送我到车前,伸出瘦小如柴、满是褶皱的手,摸了一下女儿的头。叮嘱她要好好学习,不要贪玩之类的话。望着曾经无数次抚摸过我头的这双手,我泪眼朦胧,又怕父亲看见,忙别过脸去。父亲微微张开的嘴似乎又要说什么,但终究没有说出来,把要说的话又咽了回去。这一刻,我明白了父亲的心思,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