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洁文化 ->  正文
从《与妻书》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1-11-24 09:17    浏览次数:次  来源: 西张堡镇纪委

在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革命先行者们将对亲人的思念付诸笔墨,写成一封封充满亲情、激情与爱情的家书。在和平年代,重读这些红色家书,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守与情怀,感受到无比坚定的信仰的力量。

近日,读林觉民烈士的绝笔《与妻书》,字字玑珠,哀婉动人,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他把亲情、爱情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相结合,做出了令人动容的选择。通过阅读和聆听,仿佛穿越到那段永不磨灭的艰苦岁月。

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福建福州人,少年时豪气冲天,应考童生的科举中,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候”的诗句。1907年留学日本,进庆应大学攻读哲学,并系统自学了英语,德语,撰写了大量的理论文献,如《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等,后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11年归国,积极响应孙中山、黄兴组织的广州起义。在起义中,他随敢死队率先攻击两广总督衙门,不幸失败被俘。在狱中,他粒米滴水不进,受审时,又将审判台当成了演讲场,大义凛然,最终从容就义,牺牲时,年仅24岁。他的敌人,时任两广总督的张鸣岐曾这样评价他:“惜哉,林觉民,面如冠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奇男子”。

至情无私,坚定信仰。“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写信时,他“泪珠与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心中滋味无以言表。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他置生死于度外,抛却与爱妻的儿女情长而“勇于就死”,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地积极投身到推翻清政府黑暗腐朽统治的武装起义中。在面对个人生死与天下大义相冲突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表现了一个革命者以天下为己任,追求正义与真理,舍身取义的高尚情操和宽广胸怀,令人肃然起敬。

至诚高节,忠贯日月。“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100多年前,国将不国,无数仁人志士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视死如归,共赴国难。百姓活着,随时遭受着各种灾殃的风险,生命随时可能凋零。难以生,何谈爱?像林觉民一样的仁人志士们站了出来,他们不怕牺牲,勇于斗争,传承革命精神,抛头颅、洒热血,拨正混沌的浊世,换来这清明正气的人间正道,让后辈们在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尽享锦绣、繁华、安定、自由的爱。

至死不渝,浪漫悲悯。“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我平时不相信有鬼,现在却又希望它真有。现在又有人说心电感应有道,我也希望这话是真的。那么我死了,我的灵魂还能依依不舍地伴着你,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伤了。林觉民烈士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可在就义前,他因为爱妻之深,希望怪力乱神之说是真的,他也想长伴爱妻,过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人生,这种依恋、不舍,让人不禁热泪盈眶……

《与妻书》,只是无数革命烈士坚定革命信仰、舍生就义的一个小小缩影。作为我们这些幸福生活的承继者,理应汲取先烈们信仰的力量,赓续红色信仰,传承革命精神,为推动国家的发展、繁荣、富强,不遗余力,接续奋斗。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