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洁文化 ->  正文
我的父亲
发布时间:2021-03-12 11:03    浏览次数:次  来源: 礼泉县阡东镇纪委


   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背影》,是初中时代学过的一篇散文,当年的我只是觉得文章道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却体会不到先生对憨厚质朴的父亲怀有深刻的感恩之情。

这些年,日子在平平淡淡中溜过了许多时光,似乎晃眼之间,父亲苍老了许多,我也懂事明理了许多,更深层地读懂了父亲……

八十年代初,农村土地刚刚承包到户,家家户户基本都处于温饱线上,父亲兄弟姊妹很多,分家时没分到什么家产反而债务缠身,家里除了两间厢房子就剩下我兄弟三人,一家老小仅靠母亲种三亩多地收入和父亲很低的民办教师工资养家糊口,家庭经济捉襟见肘。两间厢房子配不起门窗,只能把草帘子挂在门窗上,寒冬腊月,北风呼呼吹个不停,凛凛寒风,霜雪肆虐,透过草帘缝隙吹到屋里,房子四处冷如冰窖一般,只有晚上睡在火热的炕头身体能有些热量,但是露在被窝外边的脸依然被冻得发紫发青,我们一家人就在饥寒交迫的境况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记忆中的一个早上,堂弟来找父亲,不知说了些什么,然后就走了。中午放学回家,我已是饥肠咕噜,母亲做好了午饭,汤面上难得漂浮着很少的葱叶和丁点儿油星,一家人左等右盼不见父亲回来,因为我还要上学,匆匆吃完饭就走了。第二天去学校,我看见堂弟吃包子,随口问:“吃啥馅包子?香很么。”堂弟说:“羊肉包子。”眼瞅着他吃着羊肉包子,我的口水在嘴里涌动,馋涎欲滴甚至快流出来。堂弟又说:“羊肉是二伯(我的父亲)买的,咱婆包的包子。”我听到这话,哑口无言,瞬间刺伤了我脆弱的心灵,我在内心深处怨恨父亲!咱都没门窗,也没有啥吃,甚至我长这么大从来都没有穿过新衣服,都是大哥穿了二哥穿,最后轮到我自己穿的破旧衣服。后来只要见到堂弟找父亲,我就知道父亲不是给婆买好吃的就是给钱,我也曾多次想告诉母亲,但又怕引起家庭矛盾,怕他们因贫困吵架,忍了一次又一次。

我的朴实善良的外公和外婆,为了不让我们母子受冻专门送来了桐木板,千叮咛万嘱咐父母,等桐木板干了给我们配门窗,不敢把娃们腿受渗冻坏了。外公外婆的关爱疼惜,让我和哥哥们终于有了期盼,天天看木板,盼着木板赶快干,早些安门窗,冬天就不用挨冻了。盼星星,盼月亮,木板终于干了!父亲请了木匠开始做木工活。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只见木匠做活,却不见安装门窗,连门窗的影子都没有见,到底咋回事呢?木工活终于做完了,我满怀欣喜地去看,这哪里是配门窗?这是给祖母做的寿材!顿时,我喜悦的心情如五雷轰顶,拧过头哭着跑了。我霎那间更恨我的父亲,为什么要用做门窗的木板做寿材呢?年复一年,我们依旧用草帘当做门窗度过了几个寒冬,寿材还在那个地方放着,直到1997年祖母去世。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兄弟几个慢慢地长大,父母在村上要了一院新庄基,村里给划了一块双壕的边庄基,木讷淳厚的父亲隐忍着,没有什么怨言。每晚夜深人静的时候,父母一人拉一辆架子车,我在后面给母亲推车,开始愚公填壕的行动之中。许是上天眷顾施展怜爱,夜空的星星特别亮,为我们照亮泥泞的农家土路,一夜继一夜,一车又一车,拉车、运土、填壕,一家人不辞劳苦终于填平了庄基地。村里条件好的人盖起了楼板平房,父母东借西凑,倾尽所有盖起了三间砖瓦大房,在新房里给大哥娶了媳妇,他们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在生活上,父亲是个勤劳节俭的人,不铺张浪费,总是穿一身黑布褂子和黑色裤子,现如今又经常穿一身蓝色中山装。父亲从大张寨学校任教到新时乡初中退休,一直担任初三数学教师(几何和代数),他的每一节课都精心准备,合理设计,精讲善练,因而深受学生欢迎。父亲把所有精力用在专心钻研教学方法上,他上课画圆形时从不用圆规,手拿粉笔在黑板上轻轻转一圈,黑板上神奇的就出现了一个大大的标准圆形。他对待每一个学生比子女还细心,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重复讲解。父亲对学生不仅仅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虽然他一生没有轰轰烈烈的高昂壮举,没有波澜壮阔的曲折历程,但他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默默无闻地诠释着一名人民教师的真正含义,他曾多次被市政府、县政府和乡政府评为“优秀教师”。在他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培养出无数个国家公务员、医生、教师……真可谓三尺讲坛勤耕耘,培植桃李满天下。

父亲的爱,威严沉稳,庄重深远。父亲对长辈的拳拳孝心,对邻里相处的大度包容,对家庭的无悔付出,对学生教育的孜孜不倦,对生活的坚强隐忍,这桩桩件件事情,耳濡目染影响着我,犹如灯塔上的航标照亮我前行的方向。每当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困难,只要一想到父亲,我就会信心百倍,勇敢面对一切。

大爱无言,父爱无疆。

(礼泉县阡东镇纪委 商世选)

 

分享给好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