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一个我国古代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概念,其本意为堂屋的侧边,引申为人的品行端方,有气节。在古代,廉代表着一种政治思想主张,是君子圣人的一种高尚品德,是为官者必须具备的行为品德。用传统的话说,廉政就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所谓正气,是指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所谓清风,是指不贪财肥私,不贪赃枉法,不以权谋利,不沾公家一分便宜。
孔子在《论语》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西汉著名思想家董仲舒认为:“至廉而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也讲:“祸莫惨于欲利”,金代诗人元好问也发出了“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的感叹。
古往今来,清正廉洁一直是为人称道的高尚品格,也是为官一任应当追求的精神境界。不论是“前庭悬鱼”的羊续,还是“两袖清风”的于谦,“好官”和“清官”在人民群众心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对而言,那些滥用权力、贪赃枉法的腐败份子,名誉、金钱、地位都成了过眼云烟,留下的只有逝去的自由和无尽的悔恨。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惩治腐败的决心越来越大,监督管理的机制也越发健全,建立一个清正廉洁、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的共同愿景。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每一名干部都要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务必经受住权力、金钱的种种诱惑,始终做到防微杜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为一名新任职干部,我深刻认识到了肩负的责任,特别是在纪委办公室锻炼的这一段时间内,接触到的警示案例振聋发聩,让我更及加体会到廉洁行政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基层干部与群众交往甚密,一言一行都代表党的形象,一定要谨小慎微,防微杜渐,坚决不能有吃点喝点无大碍的想法,要于细微之处规范我的一言一行,自觉做群众的贴心人。要做到严于律己,始终心存敬畏,把纪律规矩挺在干事的前面,任何时候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要崇尚简单、情趣高雅的生活,自觉纯洁朋友圈、净化社交圈、规矩工作圈、管住生活圈,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要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工作上的老实人,生活上的清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