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潭镇小河村,一个依山傍水,民风淳朴的村落。斑驳的阳光透过层层树叶,洒向一处安静的农家小院,县扶贫局帮扶干部张柏桦手提一箱牛奶,轻车熟路地走了进去。
一进门,他就喊:“罗哥,在屋忙啥呢?”闻讯而出的罗智强老人一见他,脸上堆满诚恳的笑容,三步并作两步地走上前,接过张柏桦手中的东西,埋怨道:“你咋又破费了,每次来都给我买东西。”张柏桦笑呵呵地回答:“没事,这几天单位有点儿事情,刚一忙完我就想着来看看你和嫂子。”
69岁的罗智强是小河村的精准扶贫户,老伴李文英患有脑梗后遗症,两个儿子、儿媳均在县城打工,二亩多梨树就是这个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全家十口人居住在三间土木结构的房屋内,一到雨天,屋顶还渗水。罗智强说,他最盼的是过年,因为在外打工的儿子、儿媳及孙子都回家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很开心。可是他最怕的也是过年,家里没地方住,还得临时支几张床铺。老人一脸苦涩的笑,就像一朵被风吹绽的苦菊花,无奈而又忧伤。
2016年,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犹如雪上加霜,老伴李文英得了脑梗,巨大的住院费,后期的恢复治疗费用,压得罗智强喘不过气来,他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万难时刻,帮扶干部张柏桦来了,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他的到来犹似一股沁润人心的暖流:他隔三差五地带着礼品探望住院的李文英老人,去合疗办帮忙办理报销手续。待到老人出院了,他不厌其烦地宣传扶贫政策,鼓励他们树立起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向往。
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张柏桦的身影,农校出身的他,把罗智强家里的二亩梨树当成了自己的责任田。平时的作务管理,打药施肥都是他说了算,农药是他到药店买好、配好的,化肥也是他买好送到家门口。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金秋时节,罗智强家的梨树园果实累累,黄澄澄的酥梨压弯了枝头,帮扶干部张柏桦站在地头笑而不语。
年关将至,张柏桦特意买了些过节的礼品去看望罗智强一家,还送去了五百元慰问金,李文英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语言不是很方便的她极力想表明自己的观点:“好人......这钱......不能收。”最后在村干部和邻居们的劝说下,罗智强收下了这份沉甸甸的情意。
人勤春来早,开年后罗智强早早地把地里的农活安顿妥当,感动万分地走进县委办公室,向工作人员说明来意后,县委的同志让他去组织部反映一下情况,那里是专门管干部的地方。他又跑到县委组织部,把帮扶干部张柏桦的事迹如实反映。一面鲜红的锦旗送到县扶贫局的时候,张柏桦同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事迹才得以水落石出。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为民情怀和执政信念。共产党员张柏桦依然信心百倍地走在这条蜿蜒曲折的扶贫路上,在他的多方争取和不懈努力下,罗智强的房屋被列入大中型水库后期移民扶持项目,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一座宽敞明亮的新居落成,罗智强一家喜迁新居。“爆竹声中辞旧貌,芝麻开花节节高。”贫困户罗智强站在自家屋檐下,憧憬美好的幸福生活,心里乐开了花。
(礼泉县扶贫局 张美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