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礼泉县纪委监委聚焦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狠抓作风,强化监督,强化警示教育,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四个“常态化”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
作风巡察“常态化”。在全县集中开展违规收受礼金专项整治,全县党员干部和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公开承诺,共签订公开承诺书近万份,其中,科级干部以上700余份。县纪委统一监制廉政提示牌放置在各单位醒目位置,时刻提醒广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严格执行“三公”经费半年抽查、年终普查和重点检查,组织监督检查组对财政预算单位“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限期整改落实,重大问题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作风巡察,推进正风肃纪长效化。县效能办随时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对各单位特别是窗口单位作风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一旦发现问题严肃处理,进一步形成风清气正、崇廉尚实的良好风尚。
群众监督“常态化”。在全县317个行政村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村务监督组织做到有人员、有牌子、有阵地、有制度、有记录、有经费“6有”;保障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对村级事务和村组干部履职监督享有知情权、调查权、否决权、纠正权、提议权“5项权利”;规定履行监督村务决策按程序进行,审核村务公开事项和“三资”管理使用处置,监督村组干部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情况,参与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及其他事项审计,对村建设工程项目相关事项全程监督“5项职责”;规范“收集民意—调查分析—监督落实—通报反馈”“4道程序”。同时,在各个自然村广场上张贴县镇两级纪委监督举报二维码和举报电话,诚邀各界群众关心关注村、镇、县三级各项工作,随时接受各界群众监督举报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警示教育常态化。积极发挥纪律审查的警示教育功能,组织全县党员干部观看《贪与悔》、《秦岭违建别墅整治始末-一抓到底正风纪》等警示教育片,开展胡传祥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警示教育活动,通过以案释纪、以案促教等形式,用“极少数”警示教育“关键少数”,带动“大多数”,带动全县作风持续好转。坚持挺纪在前、抓早抓小,充分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早约谈、早提醒、早纠正,以约谈常态化推动管党治党“长管长严”,让纪律真正严起来、紧起来、硬起来。今年一季度,全县共开展约谈 205人次。通过全县大会、文件、微信等,对违纪者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持续敲响纪律警钟,达到“通报一个,警醒一片”。2019年截至目前,共通报曝光典型案例 12案13人
队伍建设“常态化”。一是“沙场练兵”强技能。礼泉县纪委监委一直将强化队伍素质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下大力气解决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新同志能力不足、业务生疏的问题,在以往的理论学习培训的基础上实行“以案代训”,创新“套餐式”、“量体式”技能提升培训方式,采取“派出去”与“请进来” “走上来”与“走下去”相结合的模式,提升纪检干部专业素质,规定部门特别是镇(办)新任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上任后,首先到县纪委“上挂”参与办案,“沙场练兵”进行锻炼,根据纪检干部具体情况“量体裁衣”,制定“套餐式”培训,让纪检监察干部在实践中掌握办案技巧和办案流程,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用“实战”来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技能。“上挂”没有时间限制,直到纪检监察干部熟练掌握纪检监察各项工作,可以独当一面。截止2019年,已有5名新任镇办纪委书记参与礼泉县“以案代训”。今年以来,礼泉县共“上派”纪检干部参与市纪委协助纪律审查 27人次。
二是业务培训常进行。县纪委坚持每周一为业务培训学习时间,除学习理论知识外,还以模拟案例为示范,组织机关内部纪检监察干部就纪律审查过程中法律法规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讨论,取得良好的效果。各部室(特别是各纪检监察室)坚持“走下去”,对各单位纪检监察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培训。今年以来,县纪委分批次组织各单位各部门纪检监察干部“集中充电”60人次,有效提升了纪检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增强了纪检干部战斗力。
三是内部作风不放松。以胡传祥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为契机,建立健全内部风险防控机制,每季度定期开展纪检干部作风巡查,对得过且过、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纪检干部,坚决予以调整;对不敢抓、不敢管、不敢监督的纪检干部,坚决予以问责;对以案谋私、串通包庇、跑风漏气的纪检干部,坚决予以查处。今年,礼泉县纪委监委先后对市纪委交办和县检察院移送的2名纪检干部,及时进行了查处,并按要求程序及时予以上报。要求全体纪检干部要吸取教训,以案为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常思常想常悟,力求入脑入心,坚决防止“灯下黑”,纪检干部“专业化”打造和自身监督“常态化”建设,保证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向纵深推进。
礼泉县纪委监委 范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