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礼泉县纪委围绕监督执纪问责职能发挥,始终树立党风廉政“一盘棋”意识,采取四项举措“补短板”,促使大家以往认为的一些“小单位”,即所谓的“冷衙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热”起来,进而推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向更广泛的基层末梢神经延伸。
一是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站位。针对“冷衙门”履责薄弱问题,县纪委首先从解决思想认识这个“总开关”入手,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学习,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政治自觉,不断夯实管党治党、从严治党思想基础,提高“冷衙门”政治站位意识,牢固树立反腐倡廉无差别、反腐无禁区政治观念,推动所在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健康发展。
二是加大工作举措,提升业务素质。县纪委针对“冷衙门”在信息报送、信件受理、线索摸排、案件办理等方面存在的认识不清、执纪不严、效率不高等问题,精准发力,建立覆盖全县纪检系统的微信工作交流群,及时发布省市纪委工作工作动态,共享纪检监察工作经验;采取上挂下派的办法将“冷衙门”纪检干部上挂到县纪委相关业务科室跟班学习,特别优秀干部推荐参与省市办案,同时将县纪委业务骨干下派到对口部门,指导基层开展工作,双向交流,提升执纪水平;统筹案件协作区力量,按照业务相近、“冷热”均衡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协作区力量,“冷热搭配”、“大小搭配”、先进带动后进,使“冷衙门”“热”起来,全面提高业务素质。
三是建立督导机制,促进“短板”发力。县纪委实行班子成员联系、室部主任包抓薄弱单位的督查指导制度,县纪委领导及科室主任定期到所包抓包联单位,帮助协调解决日常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纪检监察工作实行单月通报、双月研判制度,全面及时“把脉”涉及包括“冷衙门”在内单位纪检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滞后、落实不力的单位及时约谈提醒,找准问题症结,促进“短板”进一步发力。2018年,县残联等3个单位,案件查办全面破零,县统计局等4个单位,信息报道实现零突破。
四是深化体制改革,助力监督执纪。县纪委借助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东风,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深挖“冷衙门”内部权力寻租空间线索,倒逼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机构改革,严格按照上级纪委和县委统一部署,结合县域纪检监察工作实际,统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设置,避免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出现“冷热”不均现象,实现礼泉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发展。
(礼泉县纪委)